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0898-08980898
pc首页幻灯2 pc首页幻灯1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PG娱乐电子·(中国)游戏官网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PG娱乐电子

0898-08980898

地址:广东省PG娱乐电子·(中国)游戏官网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00-000-0000

邮箱:admin@wwjbm.com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PG娱乐电子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生命的赞歌

更新时间:2023-09-29 23:13:41

  生命的赞歌汤立和,1937年出生,武汉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员,高级园艺工程师,处级退休干部,中国园艺学会会员,中国节水灌溉塑料器材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兼湖北省园艺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武昌县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武昌县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武汉市江夏区老年科协第二届理事长,江夏区首届花木盆景协会理事长,武昌县庭院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武汉楚天果业产供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现任武汉市江夏区果树产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武汉楚天丽和园艺农庄董事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共主持和参加全国、省、市、县(区)级科研项目54项,荣获国家、省、市、县(区)级科技成果或奖励39项,发表论文45篇。获“两个文明”奖和荣誉称号42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年末岁尾之际,回望、盘点和总结一年中的生活经历、工作得失与心路历程。总有一些磨炼,让我们成长进步,走向理智和成熟;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深受感动,记忆犹新;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印象深刻,以致钦佩和铭记。毫无疑问,武汉市江夏区退休干部汤立和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让人钦敬和值得铭记的人!

  若非亲眼所见和实地走访、交流,笔者绝然难以想象,汤立和先生这位已经年近八旬的耄耋老者,现如今仍然是一位心怀壮志、辛勤创业的跋涉者。2016年国庆节前夕,笔者一行驱车远赴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村慕名拜访了汤立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汤立和,身体硬朗,神采焕发,谦逊随和,质朴无华,让人备感亲切。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汤立和先生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辈子奋战在服务“三农”的第一线,开展果树科学研究、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和人才培训。用科学技术规划、指导、实施不同地区的科技扶贫致富计划,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是一位经验丰富、成果丰硕的果树业专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退休后怀着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理想,毅然在69岁高龄之时承包了200亩的石地荒山,挖修千米环山渠,9口水塘,修筑环山、环园路3000米,平整土地150亩,栽植柑橘、梨、桃等10大类50多个品种的优质果树3万余株;利用果树行间分别轮换种植蔬菜、散养土鸡;利用水塘养鱼、养莲;在路边、水边、山边种植各类花木,初步建成四季有鲜果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鲜菜、鲜花、鲜景的乡村旅游观光农庄,带领当地农民发展乡村采摘、餐饮、观光、旅游产业,从而谱写了一曲铿锵激昂的生命赞歌。

  访谈中,汤立和思维清晰,逻辑严密,对于过往的人生岁月以及如今的创业历程娓娓道来,从青年时立志学农到参与大西北建设;从规划、指导陕西渭北高原农民创办果业基地,到如今让当地数十万农民实现连片脱贫致富;从认真开展实地调查,引种试验成功,打破“武汉不宜种植柑橘”的论调,到带领武汉郊区农民发展柑橘产业找到致富之路;从辞别多所大专院校到无偿为广大果农培训和教大学生创业,到如今仍然执着坚守,再到实施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奔小康的规划,为实现中华复兴梦贡献余热……在笔者看来,他那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心系乡亲、回报桑梓的赤子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创业雄心,令人感到由衷的赞叹,虽年轻如我辈却远远难以企及。

生命的赞歌(图1)

  1937年农历十月十四,汤立和出生于武昌县(现为武汉市江夏区)的农村。出生之时,正值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历史时刻。少年汤立和目睹国家饱受欺凌以及家乡贫穷凋敝的落后面貌,便立志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为将来建设先进的农业大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做贡献。

  1959年,汤立和以优秀的成绩考入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西北农学院位于陕西杨凌,由国民政府于右任先生于1933年创办成立,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学风浓郁,师资雄厚。求学期间,汤立和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文化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绩优异,表现良好,担任院系学生会干部和班团支部,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1963年8月,汤立和从西北农学院毕业。他主动放弃了到科研单位工作、留校任教的机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到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选择到陕西省榆林地区工作。榆林位于陕西的最北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汤立和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高兴,因为他认为这里的风沙地带正好可以发展果树种植业,与自己的专业契合。工作之初,汤立和一方面参与社教工作,发放救济粮款;一方面进行葡萄引种,改良当地的果树种植品种,并试种棉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经组织同意,为了有利于工作和解决家庭困难,汤立和调入陕西省咸阳地区乾县工作。乾县处于渭北黄土高原南缘,属于国家贫困地区。工作期间,汤立和排除“文化大”的干扰,坚持下乡住队,一方面抓老梨树品种改劣换优试验,一方面引种创办苹果新品种基地建设,引导农民栽“摇钱树”,扎致富根。经过3年努力,建起5万亩优质梨基地、1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为当地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1974年,全国梨树改造和优质苹果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汤立和蹲点的乾县果区召开。1975年,汤立和被乾县委员会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革委会评为社会主义和建设先进个人。从1977年调离乾县至今,汤立和一直保持电信跟踪技术咨询服务,如今的渭北早塬已成为全国名果产区,优质梨、苹果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他培养的果树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张景超、梁蒙利等,多次代表当地农民来武汉看望汤立和。

  1977年6月,应武昌县委领导的要求,汤立和从陕西调回家乡武昌县林业局工作,并担任新成立的林业特产研究所所长职务。

  履新后,汤立和以旺盛的工作热情一头扎进了工作之中。他一方面组织人员在靠近纸坊的乌龟山开垦出32亩梯田,开展多种果树引种试验工作;一方面进行干旱地区经济作物的节水灌溉工程试验。通过大量科学的研究和试验,采用滴灌技术实行定时定量灌溉,从而解决了节水灌溉问题。此项技术成果荣获武汉市科技成果奖,该论文于1981年5月应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节水灌溉学术报告会上交流,在《中国柑橘》《湖北农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1983年4月14日,由中国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主持的全国节水灌溉现场会在武汉市武昌县召开,汤立和介绍了节水灌溉的成果和经验。

  工作期间,看到家乡依然贫穷不堪,父老乡亲们仍然处于原始的农耕状态,汤立和心里颇不是滋味。他想,能否在传统的农业之外再开辟出一条致富的新门路?学果树专业出身的他进一步设想,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鼓励农民种植一些适宜南方气候与地理特征的果树,发展果木经济呢?

  于是,汤立和先后走访了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华中农学院等单位,得到的答案是——如果发展桃树,生命周期短;如果种植梨树,则病虫害多;当时的湖北学术界存在“武汉柑橘栽培禁区论”,原因是武汉夏天似火炉、冬天似冰窖,柑橘容易遭受周期性冻害,并不适宜种植。

  汤立和带着“武汉能否种植柑橘”的难题,开始着手进行深入的果树资源调查和柑橘品种引进试验。1977~1979年的3年,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各个乡镇的山山水水,对阳光、气候、温度、地形、土壤和柑橘迹地资源等进行了调查。在资源调查的同时,汤立和从湖南、四川、浙江、江西等省引进了43个优质柑橘品种,进行栽种实验。通过3年的调查研究与种植实验,1981年,他深思熟虑后向武汉市农委和武昌县委提交了“关于武汉市郊可以适当发展柑橘生产的意见”,被评为武汉市农业区划成果一等奖。在湖北省园艺学术报告会上,汤立和发表了柑橘试验成果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打破了“武汉市柑橘栽培禁区”的误论,得到武汉市、武昌县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地,柑橘种植成为武昌县乃至整个武汉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果树核心产业。不出10年,武昌县的柑橘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形成了年产值5000万元的柑橘产业,一批果农因为种植柑橘成了人们艳羡的“万元户”,汤立和也因此成了橘农心目中的“柑橘之父”。

  缘于出色的工作成绩,1979年,汤立和调任武昌县林业特产局副局长,1980年担任局长。1983年被选为武汉市第七届代表、市劳动模范。1984年,调任武昌县科委主任。工作期间,他坚持下基层创办科技示范村和经济循环种养殖典型,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放手大搞科技改革和人才等工作;积极响应和执行国家“星火计划”,使武昌县科委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星火计划”示范点。他亲自主持的国家“星火计划”——无病毒柑橘良种繁殖与推广项目成果在全国柑橘主产区推广,他编制的相关科教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并荣获优秀科教片奖。1986年,汤立和被武汉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同年10月,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一行在武汉市委王群和省科委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武昌县“星火计划”实施情况,察看了汤立和的柑橘科技示范园,听取了汤立和关于武昌县科技改革和实施“星火计划”情况的汇报。他的工作汇报,得到了宋健同志的赞赏。1987年,武昌县委、县政府换届,汤立和被选为县委委员,提任县科委主任。县委专门召开了发展庭院经济会议,汤立和被推选为庭院经济协会会长和理事长。县委在会上专门强调:“全县要学习汤立和同志抓科技示范村,使大花岭村变成全区首富村,使光星村成为全国绿色家园示范村……”

  1990年,汤立和调任武昌县会,分管教科文卫工作。1992年,率队到武昌县湖泗镇驻队,指导扶贫、抗旱工作。在抗旱期间,他因为沟渠溃口,奋不顾身地跳入渠中抢险而光荣负伤,诱发了冠心病,埋下了身体隐患。1997年,汤立和带着自己的49个荣誉证书,从江夏区(1995年武昌县改为江夏区)的岗位上光荣退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汤立和恪守“敬业为民,奋斗终生”的誓言,退而不休,发挥余热。1998~2002年,汤立和受聘为湖北省园艺学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这期间,他负责承接了武汉天河机场第一期绿化工程的施工任务。他走遍了全省主要的果树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组织成果鉴定、良种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受到省园艺学会、政府和当地农民的好评。

  2004年10月,汤立和向江夏区委、区政府提出“广栽摇钱树、深扎致富根——加速发展果树生产”的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在领导们的关怀下,他创办了山泉港果树种苗场,培育各种果树苗20万株。工作中,他针对果树生产存在品种优少劣多、规范小而分散、管理粗放、质差效低、产销脱钩等问题,潜心研究果树产业化及优质标准化、现代化,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市场繁荣和奔小康列为果树产业的奋斗目标。

  2004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由汤立和牵头,组织成立了武汉市江夏区果树产业化技术协会,使协会成为连接基地和市场的桥梁、综合服务的实体。这年年底,他骑上自行车又去看看曾经在1984年创建的武汉市第一个科技示范园。没想到,正是这次故地重游,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当他回到这个曾经带给他诸多荣誉的地方时,他的心里却凉透了。

  这里曾经是一个柑橘种植中心示范园,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农民的信任,引导他们大面积种植柑橘,从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如今,这个果园早己破败不堪,20多年的老橘树砍的砍、倒的倒,一片东倒西歪,已成为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更让他心寒的是,2000年后,江夏的柑橘产业就开始走下坡路,到2004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更是从6万亩急剧萎缩到3万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销脱节、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品质下降、品种更新换代滞后,果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致使部分果农弃园、毁树……

  看到成片的橘树被砍、橘园被毁,汤立和既感到痛心,又感到内疚。痛心的是,曾经被他视为骄傲的江夏柑橘种植竟然走向了衰退的境地。内疚的是,许多农民当年都是在他的引导下种植柑橘的,现在产品卖不出去,迷茫无助,他觉得自己欠了他们一份债。于是,他在脑海里萌生了“自己承包荒山,引种育苗,引导和帮助橘农们走出困境的想法。

  2005年初,汤立和找到林港村村委会主要领导,商定以400元/亩的价格,承包林港村200亩荒山,租期31年。

  一石击起千层浪!对汤立和此举,村民们大感诧异,议论纷纷。在他们看来,69岁的老人,放着城里安逸舒适的日子不过,却跑来荒山野岭搞承包,而且合同一签就是31年,难不成他能活到100岁?从重庆探亲回来的老伴张宏和得知汤立和擅作主张将仅有的10多万元买房款和养老钱全部取出来去承包荒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儿女们也十分担心:“父亲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冠心病、双肾结石和痛风等许多病症,还能包山建果园?”

  面对村民们的置疑和家人的不理解,汤立和没有丝毫的退缩和动摇,他立志要将这片荒山变成江夏区开展果树科学研究、培育果树良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包下荒山后,他便从江夏城里搬到5公里外的荒山深处,在一间低矮的小屋里住了下来,开始打造自己的果树基地——武汉楚天丽和名果生态园。

  “创业艰难百战多。”汤立和的退休工资并不高,为了省钱,所有的活儿都是他亲力亲为,一个人犹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似的慢慢干。每天早上5点,他便早早地起床,开荒、修路、平整土地、育苗、栽树、施肥、浇水、除草、剪枝,天黑了再回到那个孤寂清冷的小屋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尽管拓荒十分不易,那些树兜、藤条常常将他绊倒,干起重体力活越来越困难,但汤立和心里十分坦然。他看到荒山在他的改造下一点点地变化着,特别是新种的橘树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沐浴着阳光雨露、拔节生长的样子,感到十分欣慰。累了,他就到橘园里转转,闻着橘叶的清香,看着茂盛的橘树,换来一身轻松;困了,他就在寂静的夜里,望着满天星斗,枕着橘林的风声入眠。

  为了解决果园的灌溉问题,他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并通过找亲戚、同事、朋友借资等渠道,共筹集数10万元,修了一条1000多米的环山渠,修建水塔1座,挖了9口水塘(蓄水量10万立方米),既用于柑橘灌溉,同时也无偿提供给周边农户灌溉农田。同时,还修了一条长3000余米、宽3米的环园路,并在环山渠上自行设计修筑了石拱桥,方便村民们上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汤立和的带动下,江夏区的柑橘种植面积恢复到4.2万多亩。可许多果农只懂种、不懂卖,丰收后,产品销路又成了问题。为了保护果农种植柑橘的积极性,2007年7月,汤立和牵头成立了以农民为主体,果农、果商、技术人员三位一体的武汉楚天果业产供销专业合作社,成员覆盖武汉市江夏全区,还有鄂州市和大冶市的部分果农,成为湖北省第一家跨地域的大型果业合作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同时,他还曾三次自费2万多元,赴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考察50多个城市的果品市场,建立国内柑橘、梨、桃等水果信息销售网络,组织本地果农通过进城直销、超市购销、农博会展销、引外地果贩远销和合作社办连锁店促销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拓展销售市场。

  2008年,是汤立和上山的第四个年头。他预计,自己的柑橘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了。但是,这一年却成为他上山以来最痛心的一年。

  这一年年初,尽管全国大范围内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柑橘普遍减产,但由于汤立和及时、科学地指导果农采取应对措施,江夏区的柑橘产量依然稳中有升。但是,一条“虫”的传言,迅速殃及全国的柑橘种植户,消费者对柑橘避而远之,大量的柑橘因此而滞销,无人问津。

  面对席卷全国的柑橘危机,眼看着黄橙橙的柑橘一堆堆地在果园里烂掉,面对上门来求助销售的果农们,汤立和打了无数个电话,却仍然找不到前来收购水果的经纪人,他心急如焚,苦恼不已。为了让大家相信江夏的柑橘没有蛆虫,他在市场上带头试吃柑橘。然而,就算这样,他也没能把来求助的农民的柑橘全卖出去,自己地里产的50万斤柑橘只卖出去20万斤,总共损失了15万元。已经72岁的汤立和欠下的旧债还没还清,又添上了一笔新债。所有的期望都落空了,他陷入一片迷茫。

  汤立和回想过去,自己从20世纪80年始研究柑橘,琢磨的一直只是技术。带领广大农民种柑橘,得到这么多荣誉,都是因为技术上的突破,却从一开始就忽略了销售,这才是导致当地农户卖橘难的最大原因。想到这里,他开始调整自己的思路,决定去开辟销售通道。忽然间,他想起了自己家里珍藏的那些荣誉证书。这些证书都是他在研究柑橘方面得到的奖,至少能在业内得到认可。

  于是,汤立和拿着自己曾经获得的49个荣誉和技术成果奖的证书,到武汉沙湖、唐家墩等水果批发市场,一家一家地推销,广泛联系分销商,用自己曾经的荣誉为江夏柑橘证明,从而慢慢地打开了江夏柑橘的销路,为江夏柑橘产业的复兴打通了关键环节。

  2010年,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到江夏采访汤立和。他们看到,一辆辆满载着柑橘的货车在江夏通往武汉市区的公路上川流不息,全区七八千万斤柑橘被武汉市的300多家水果经销商收购一空,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这一切的一切,汤立和居功至伟。

生命的赞歌(图2)

  汤立和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曾经榛莽丛生、人迹罕至的荒山,如今变成了规划有致、硕果飘香的果园。园内,种植着10大类50多个品种果树,光柑橘就有8个品种,基本实现了分期上市、全年供应的产销格局。其中,由汤立和精心栽培的“荆楚果”江夏蜜柑,不仅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还荣获第四、第五届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畅销农产品、知名农产品三项大奖,列为十一届国际柑橘学会晚宴首选精品。笔者采访期间,正值金秋时节,又大又圆的柑橘挂满枝头,沉甸甸的,呈现出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与个人的成功相比,更让汤立和感到欣慰的是,如今,楚天丽和名果生态园已经建设成为江夏区果树科学研究、良种繁育、栽培示范、技术人才培训以及大学生创业的实习基地,成为江夏区果树协会和果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示范园,在带动全区果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让人钦佩的是,自2005年承包荒山以来,汤立和先生十多年来一直吃、住、工作在条件艰苦的示范园,积极奔走在服务“三农”的第一线,坚持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在建设好自己所承包的示范园的基础上,他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他以生态园为中心,将纸坊、乌龙泉、郑店、山坡等4个街乡、10个村和200名种果大户列为果业致富示范典型,积极开展帮扶,开展果园规划、种苗推广、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果品促销全程服务。为传授种植技术,他开通电话,随时解答果农的提问和咨询,还根据季节性,定期在基地开办培训班,无偿传授果农管理果园的科技知识,手把手地教他们剪枝、嫁接、防治虫害。对自己培育出的柑橘树苗,他也半卖半送。家境实在困难的,他索性分文不收,无偿赠送良种果苗。

  在汤立和的积极努力和示范带动下,江夏区果树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2年,江夏区果业产值过亿元,成为特色、优势、骨干产业,江夏区柑橘在武汉市场的占有率在95%以上。江夏区政府每年举办“柑橘节”,带动了以鲜果采摘为主要内容,兼营餐饮、垂钓的乡村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涌现出一大批果业年产值过3万元、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农户。谢蓝国等果农深有体会地说:“江夏柑橘富万家、甜万家,不能忘记开创柑橘事业的汤专家!”

  在热心为果农服务的同时,汤立和还非常关心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如今,示范园已挂牌成为大学生学习创业基地,历年来,相继接纳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6所高校的200多名学生来园学习、实习、创业。汤立和不仅为来园学习的大学生义务授课,还免收住房费、水电费、农机具费、实验用地租金。许多大学生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积极学习、创业并事业有成。

  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胡勇,来自湖南省益阳市农村,高中时就立志报考农业大学,将来为“三农”做出自己的贡献。考入大学后,他加入了学校的“三农”社团——齐民学社,经常与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农村进行调研。2009年暑假,他经江夏区农业局的同志介绍,认识了汤立和。后来,华中农业大学齐民学社邀请汤立和到学校做创业、创新的专题报告,他被汤立和丰富的阅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的执着精神所折服。2010年5月,胡勇又组织了100多名志愿者到汤立和的示范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胡勇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投身果业销售领域。2010年6月,他与其他5名同学一起组建了“亲亲果园”创业团队,从事水果销售,一边学习一边摆地摊创业。11月,汤立和从自己的示范园中划出14亩土地交给胡勇等人经营和管理,他们开荒、拔树桩、翻整土地、种瓜果,忙得不亦乐乎,既学习了知识,又积累了经验。工作中,汤立和不仅帮助胡勇从省、市、区各级政府争取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还让他担任楚天果业产供销专业合作社营业部经理,想方设法为他的创业提供各种支持。如今,“亲亲果园”已经发展成为武汉本土精品水果销售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拥有20多家实体店和3个批发、配送部,为农民解决了卖果难问题,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2015年7月,汤立和又推荐他接任楚天果业产供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还被评为武汉市江夏区“大学生创业先锋”,并受到省委李鸿忠同志的接见和表扬。

  大学生葛保军,来自河南周口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常年在北京以捡废品为生。后来,葛保军在汤立和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种植有机蔬菜,并自行研制配方肥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他在武汉光谷先后开设了两家蔬菜超市,赢利40余万元,不仅解决了父母及家人的生活、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十几个人就业。

  2015年初,华中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生陈敬孝、江汉大学毕业生陈龙、华中农业大学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生张萍、华中农业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生杨巧焕等6名大学生,组团成立武汉香豆豆蔬菜有限公司。他们在汤立和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全国优质土鸡民间喂养试验并获得成功,他们喂养的土鸡畅销市内。此外,他们还承担了湖北省江夏区大学创业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自退休以来,汤立和因谢绝企业高薪聘请、放弃大专院校高酬兼职,个人减少收入数百万元。同时,他个人在助农、助学方面投入资金十多万元,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为艰难困苦和个人收入的减少而后悔,而是为帮助果农增收致富,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地方果业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视敬业奉献为最大的快乐。

  鉴于汤立和引领的果树产业对江夏区所产生的科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历年来,他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区(县)的奖励和业务奖励。

  2011年6月,为庆祝中国党成立90周年,被中组部推荐作为杰出功勋人物,肖像荣登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

  2015年11月,被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创业创新榜)月度上榜人物。

  2017年3月,被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委老干局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同时,《老年文汇报》《当代老年》《湖北日报》《武汉老干部》《长江日报》《江夏报》等报刊杂志,以及中央电视台,省、市、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对他回乡创业、科技服务“三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此外,武汉楚天果业产供销专业合作社以及武汉楚天丽和名果生态园也获得了一系列殊荣。2005年,被武汉江夏区科技局授予“优秀星火科技示范户”;2007年1月,被武汉市政府授予“2006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2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2007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被江夏区老年科协授予“科技示范联系户”;2011年12月, 被江夏区人民政府授予2008~2011年科技服务先进单位;2012年4月, 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013年11月, 被湖北省农业厅授予示范社,现为江夏区公安分局纸坊派出所重点保护单位。

生命的赞歌(图3)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汤立和并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相反,他始终保持着理智而清醒的头脑,对于楚天丽和名果生态园的未来规划和发展前景,他未雨绸缪,科学规划,成竹在胸。

  在汤立和看来,面对自然灾害以及市场销售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依赖果树种植,肯定不行。因此,早在2009年8月,他就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提出“关于创办楚天丽和名果生态农庄,促进江夏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被江夏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金点子奖”。江夏区委、区政府采纳了汤立和的倡议,于2009年国庆节期间在汤立和扶贫致富的山坡乡光星村举办了首届柑橘节,启动了乡村观光、采摘的旅游产业。

  在汤立和的设想里,楚天丽和名果生态园在做好果树的生产种植、科学研究、良种繁育、技术培训、提供就业的基础上,实行水果、花卉、蔬菜、畜禽、水产等多种兼作、套种结合,打造“四季有水果,四季有蔬菜,四季有鲜花,四季有美景”,集旅游、观光、休闲、美食、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型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采访中,汤立和说:“现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经济条件好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追求健康PG娱乐电子游戏官网、天然、绿色、无公害的食品,讲究亲近自然。许多城里人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到郊区、户外的田野和农庄进行采摘、垂钓,或吃农家饭、体验农家乐,因此,发展农家乐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目前,生态园已经形成了四季有水果的格局,园内有樱桃、金钱橘、鲜桃、梨子,还有柿子、枣子、猕猴桃、枇杷等,每年三四月份有樱桃,接着是枇杷,然后有油桃、蟠桃、水蜜桃、早熟梨,再就是枣子、橘子、甜橙、柿子等。同时利用林间养土鸡,种植各种蔬菜。市、区的退休老干部都爱来这里,既锻炼了身体,又可采摘鲜果、鲜菜,呼吸新鲜空气。小学生也喜欢来这里,接触自然,了解生产劳动过程和水果、蔬菜常识……”

  “今后,我还要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等特点,在山上修亭子,在园内建广场、喷泉等,挖掘文化底蕴,建立文化景点,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观光、游玩。目前,许多果农和朋友在我的建议下,兴办农家乐获得了成功。纸坊街宁港柑橘总场场主甘定生带领四个承包户开办农家乐,每年创收百万元左右……”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汤立和对未来的展望和自信令笔者心悦诚服。十多年前,他以“愚公移山”的执着和坚韧,将满是石头的荒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果园;而今,他依然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依然“老夫聊发少年狂”,浑身上下充满创业的理想、信念和勇气。匆匆而逝的岁月不断书写着人世的沧桑,而汤立和在其间镌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丰碑。

网站首页 | 关于PG娱乐电子|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成功案例| 科普知识| 发展起源| 联系PG娱乐电子|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12-2024 PG娱乐电子·(中国)游戏官网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苏ICP备19042459号